2018
总结全世界的综合管廊建设经验清单
发布日期:2018-06-22
经过近200年发展历程,相关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综合管廊建设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,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管理机制,并配套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,科学规划管廊建设时序,统筹地下空间交通、商业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工程技术和运维管理经验日臻完善。
第一,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“城市病”的有效手段,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方式。
国际上形成了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,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各种主要城市市政管线入廊,并与其他市政设施相互协调配合设置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第二,加快立法进程,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,把综合管廊建设纳入法治轨道。
建设涵盖全面、结构清晰的管廊法律体系;完善规章制度,对工程设计制度、建设与管理经费制度、管理维护制度和收费办法等管廊规划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加以规范。
第三,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,加大资金投入。
以立法形式对综合管廊管理体制做出规定,城市人民政府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,加强组织领导,明确主管部门,建立协调机制;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;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,定期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。
第四,建立综合管廊标准体系,以标准规范为质量保障、以先进建设理念为导引。
完善标准规范体系,加大管廊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力度;管廊规范中雨水、污水、燃气入廊尚未有明确设置要求,应适当提高管线建设和抗震防灾标准。
第五,强化地上地下空间系统规划,因地制宜统筹管廊建设时序和地域。
树立城市系统思维,着眼长远、统筹规划,加快补齐短板,优化地下空间布局,提高运行效率,促进综合管廊的增量、提质、增效。着眼规划的系统性、综合性和前瞻性,实现地下空间利用科学化和效率最大化。
在同一城市综合管理规划建设中,因地制宜,建设大、中、小型不同层级的管廊。加大对规划方案的评估审查力度,避免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不同项目间的冲突和矛盾。逐步形成综合管廊网络,注重管廊周边地块后续开发建设与管廊运维的协调。
第六,加强不同政府层面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,明确职能职权界定和程序要求,建立有效的联动和监督机制。
政府不同层面和相关部门之间注重协调合作,清晰界定职能职权,明确建设程序要求和有效的监督机制。
第七,推进管廊新工艺的推广应用,实现管廊建设标准化和产业化。
积极推广应用预制拼装、装配式等新技术,提高工程质量及安全水平。推进绿色材料、工艺、技术等科技集成创新,将大数据、物联网、BIM、GIS、机器人及智慧运维平台等信息化、智能化科技成果集成应用到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建设运维之中。
第八,对城市新城区、老旧城区“因区施策”,分别推进考核。
注重协调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新兴功能之间的关系,在老旧城区结合棚户区改造、道路改造、河道改造、轨道交通等工作同步推进,城市新区新建道路,成片开发区的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综合管廊。
第九,推进工程管理精细化发展,实现规划、建设、运维全过程综合化管理。
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系统的规划、建设、运维和安全监督,统一管理。将管廊运维管理前置到设计阶段,系统化、精细化管控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,打造智慧运维平台,集成可持续管廊内部环境技术、集中式数据库解决方案、智能监控技术等,实现集中式绩效管理,对综合管廊进行全过程、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手机:13691999961
QQ:199699961